第154章 李云龙怒杀二鬼子-《抗战:我屡献毒计,老李劝我收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洞口用粗大的木头做了支撑,结实得很。

    防空洞挖好后,段鹏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叫了过来,一遍遍地给他们演练进出的路线。

    “听到哨子响,就往这边跑!别慌,一个跟一个!”

    他让孩子们来回跑了几趟,直到每个人都记熟了路线,才算放心。

    贾栩没去干那些力气活,他手里拿着一根树枝,蹲在村口的空地上。

    他在满是灰烬的地面上,画出了一道道线条,勾勒出一个新村庄的布局。

    “这里是主路,要宽,得能过卡车。”

    他用树枝点着地面,对围过来看的几个村干部说。

    “房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挤在一起,要留出防火的通道。每排房子之间,至少要隔开三丈。”

    “厨房和柴房要单独建在下风口,水井要多打两口,集中在这几个地方,方便取水,也方便救火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不多,但每一句都干脆利落,直接点在要害上。

    村干部们听得连连点头,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。

    有了章程,人心就定了。

    大家伙儿立刻分头行动起来,男人们负责清理地基、和泥砌墙,女人们则去远处山坡上割茅草,准备搭临时的屋顶。

    李云龙缴获的卡车派上了大用场,一车车的青砖和新瓦从县城运了回来。

    新垒的墙壁一天天高起来,一块块青色的瓦片重新铺上了屋顶。

    村里几个手巧的妇人,用新和的泥巴,很快就盘起了几个新灶台。

    当第一缕炊烟从新砌的烟囱里升起时,几个在院子里玩泥巴的孩子忍不住拍着手笑出了声。

    那笑声清脆得像刚出炉的瓷器,在这片灰烬里显得格外响亮。

    就在村子渐渐恢复生机的时候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。

    两个民兵在清理一户塌了半边的人家时,从一个几乎被埋进土里的大米缸里,拖出了一个浑身发抖的男人。

    那男人穿着一身半旧的绸衫,脸色蜡黄,眼神躲躲闪闪,一看就不是村里人。

    “你是谁?鬼子来的时候你怎么不跑?”一个民兵用枪托顶着他的后背,厉声问道。

    男人哆哆嗦嗦地说自己是过路的客商,被炮火吓坏了,才躲进米缸里。

    可他话还没说完,人群里一个眼尖的老大爷就指着他叫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是他!就是他!我认得他,他是给鬼子带路的二鬼子刘四!”
    第(2/3)页